Sphere No.41 (Dec 2016) - page 20
SPHERE
#41
2016
18
<<
自利利他
佛法心靈輔導中心專為心靈有需要人士
而設,慈山寺的課程則旨在教化眾生,助人
自我覺醒。
慈山寺住持洞鈜法師帶領的教育小組,由
15
位僧侶在多位在家眾老師支援下,發展了
多個適合不同年齡與背景人士的課程。除了
較傳統的禪修與茶禪活動外,洞鈜法師帶
領的僧團更與時並進,構思了不少創新意
念。例如,中心特別為醫生、老師與其他為
特殊需要人士服務的專業人員設計相應的
講座,舉辦閱讀會、誦經小組等活動;在年
輕人教育方面,寺院舉辦小學生日營、
中學生夏令營、大學生文化交流營與靜修
營,當中還有朱古力禪呢
﹗
洞鈜法師表示:「我們弘法與教育的主要
目標是令參加者得到安心的法門,安心
選用最優質的材料,確保
建築與造像堅固,是表達
虔敬禮佛之情,也是供養
人的心意與奉獻。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何培斌教授
自在,最後培養自知之明。不同對象參學的
方式不同,但基本理念是永恆不變的。」
慈山寺以供水代替香燭供奉佛菩薩,也是
同一道理,兩者皆為誠心禮佛。洞鈜法師
說:「供水較其他方式環保,供奉的水會用
作澆灌寺內的植物,以喚醒人們與大自然
的原始關係和生命的精髓。」
為免參觀人數太多,打擾寧靜的環境和鄰
近的村民,慈山寺每天最多僅接待
400
名
公眾人士參觀,以及約
200
名來自團體組織
的訪客。至今,慈山寺已開放逾年,接待了
超過
40
萬名參學者以及出席各項課程與
活動的人士。
住持也認同何教授的看法:「營造清淨的氛
圍有助於我們弘揚佛教教義,透過四周的自
然景觀以及建築莊嚴寧靜的氛圍能夠更好
地弘揚佛教的精神。當然,外在氛圍也與人
的內心相應, 因此我們很強調自我覺醒。」
1...,10,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