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re No.34 (Dec 2013) - page 34

攜手共創輝煌未來
>>
科技立國 優良傳統
作為技術和職業學校的「
Technikum
」成立
1912
年,在以色列後來的發展擔當重要角
色。事實上,早在以色列復國之前,該校已
決定了國家的發展面貌。
1914
年,該校面對
第一個抉擇,需要決定應該以沒有科學譜
系和教科書文獻基礎的希伯來語、還是德
語作為教學語言。這個問題在社會上引發爭
論,該校最終選擇了希伯來語,為整個民族
確立身份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著名物理學家愛
因斯坦於
1920
年代初參觀滿目瘡痍的海
法,有感而觸發他成立第一個
Technion
Society
並擔任會長。今天,
Technion
Society
已遍佈世界各地,希望透過支持以
色列理工學院,造福以色列和全人類。愛因
斯坦認為開辦一所理工學校對當年巴勒斯
坦和猶太人的發展至關重要。他於
1923
首次參觀該校,更在校園種植了一株棕櫚
樹,屹立至今。自此,獲得諾貝爾獎的訪問
學人和教學人員在校內植樹,便成為一個
傳統。在過去九年,以色列理工學院三位榮
獲諾貝爾獎的化學及醫學系教授都在校園
植樹。事隔一年於
1924
年,以色列第一所大
學的首批
16
名學生開學,修讀土木工程和
建築設計。
這樣一所古老學府竟能成為高科技的領導
者,令人嘖嘖稱奇。學院在納米技術、生命科
學、幹細胞、水資源管理、可再生能源、資訊
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航天和工業工程
方面的卓越成就,孕育了多位著名教授和科
技企業家。這一切並非偶然,不少人認為科
技成就,正是以色列能在第二次大戰後復國
的關鍵。以色列理工學院已經成為以色列現
代化、發展成功和身分認同的同義詞。
現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已準備就緒,與汕大
這個新夥伴攜手合作。
Lavie
教授形容雙方的夥伴合作關係是「關
鍵性的突破,並提供以中兩國加強合作聯繫
的機會。」
Lavie
教授說:「我們堅信全球化的重要
性。跨文化的交流是必需的,展開以色列
理工學院與汕大間的文化交流也極為
重要。」
汕頭夥伴
汕大是這個大型項目的合作院校,它與李
嘉誠先生和基金會的關係源遠流長。就像
愛因斯坦在
20
世紀初對以國的看法,李先
生認為有需要建立一個具領導地位的研究
中心,以促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他的建校
成果見於
1981
年汕大的創立,並於
1984
舉行奠基禮。該校引起了鄧小平的注意,他
指出汕大的開放發展能對中國的進步起著
關鍵作用。
上:李先生在參觀以色列理工學院時,
由不同教授介紹其創新科技研究成果。
Sphere
#34
2013
32
「我深信很多能扭轉乾坤、
找到『革命性方案』的先
決條件,往往萌芽在一片
『天馬行空』的想像中⋯
「我們的責任是向改革
投入資源⋯釋放人類的
潛能⋯投資教育失當,
不推行改革是對未來
的罪行。」
李嘉誠先生
1...,24,25,26,27,28,29,30,31,32,33 35,36,37,38,39,40,41,42,43,...4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